民營經濟是經濟發展的生力軍,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與活力,是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。 4月28日舉行的全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,正式印發《鄭州市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》。
推動民營經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
《方案》明確提出:經過3年左右努力,全市民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,對全市經濟社會貢獻度顯著提高。民營經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,增速保持全國主要城市前列。民營企業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增加,在全市技術創新成果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。民營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質效顯著提升,市場準入、公平競爭、權益保護、金融支持等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解決。民營經濟結構更加優化,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持續增強,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。
《方案》圍繞高質量培育民營經濟主體、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、深入推進科技賦能民營企業、持續強化民營經濟要素保障、切實保障民營市場主體合法權益、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等方面明確了相關舉措。
高質量培育民營經濟主體
《方案》提出,要提升涉企政務服務效能、提升民營經濟主體發展質量。積極推動涉企經營“高效辦成一件事”重點事項清單落地實施。持續推進經營主體準入退出便利化。推動涉企服務管理事項“一網通辦”。深化實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。著力培育一批民營龍頭企業、行業領軍企業、產業“鏈主”企業。深入開展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工作。
同時,鼓勵民營企業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。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。引導民營企業強化底線思維,有效防范化解經營風險。
此外,支持民營企業擴大投資、開拓市場。適時開展面向民間資本的項目推介活動,規范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,強化民間投資項目要素保障,引導和支持更多民間資本參與重大基礎設施、社會民生等領域建設。健全民營企業“走出去”支持服務體系。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共建“一帶一路”項目建設。
營造公平公正市場環境
按照《方案》,鄭州市將聚焦重點領域,排查、清理、整治各類市場限制民營經營主體準入的顯性和隱性壁壘,開展市場準入效能評估。進一步落實違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典型案例歸集和通報制度。切實清理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壁壘,加快推進招標投標領域移動數字證書(CA)全國互認,規范化、常態化開展遠程異地評標。
在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方面,持續推進民營經濟降本減負,開展企業負擔動態監測。完善涉企收費目錄,開展涉個體工商戶和小微企業收費專項治理,對涉企亂收費問題進行集中整治。
此外,完善民營企業信用信息歸集長效機制,建立健全民營企業信用狀況評價體系。深入推進政府履約踐諾,落實政府失信責任追溯和承擔機制,依托鄭州市信用平臺歸集行政部門信用承諾履約踐諾信息。
推進科技賦能民營企業
《方案》鼓勵民營企業強化科技創新能力。支持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,推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。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、大型科學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民營企業開放力度。支持民營企業組建體系化、任務型、開放式創新聯合體。鼓勵民營企業參與重大科技攻關,參與高端創新平臺建設和應用場景開發。
在民營企業數字化、智能化、綠色化改造方面,深入推進“人工智能+”行動,探索構建“產業大腦+未來工廠”新發展模式。持續深化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建設。支持民營企業加快推進節能、節水、降碳、減排等綠色化改造。
同時,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環境。積極培育發展鄭州技術交易市場。支持民營龍頭企業圍繞重點產業領域建設中試驗證平臺。優化民營經營主體創新創業環境,構建“空間+孵化+基金+服務+生態”全鏈條服務體系。
持續強化民營經濟要素保障
在強化資金要素保障方面,鄭州將加強項目融資需求數據共享。持續深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,充分發揮“鄭好融”平臺融資作用,落實延長流動資金貸款期限政策和無還本續貸擴圍政策。支持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通過首發、再融資等方式實施股權融資。
在強化土地要素保障方面,優化土地出讓模式,分類工業項目實施分級地價政策。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,探索實行產業鏈供地。鼓勵民營企業利用自有工業用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。
在強化人才要素保障方面,支持民營企業引進和培育創新性人才。深入實施“鄭聚英才計劃”,推動院士工作站、中原學者工作站賦能民營企業發展。支持民營企業深化校企合作,鼓勵高校、科研院所科研人員等攜成果自主創業。
在強化能源環境要素保障方面,加快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,擴大清潔能源接入范圍。逐步放開配電領域投資和市場準入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建設中小民營企業“綠島”項目。
在強化數據要素保障方面,探索企業數據授權使用新模式,支持民營企業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合作生態。加力孵化數據領域獨角獸、瞪羚民營企業。持續強化民營企業算力供應和算力賦能。
保障民營市場主體合法權益
按照《方案》要求,鄭州將開展涉企亂檢查、亂查封集中整治,全面實施“掃碼入企”和“綜合查一次”,堅持“最少必要”原則,依法慎重實施查封。全面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體系,探索開展非現場無感式監管。
同時,建立民營企業司法平等保護機制,加大涉企公共法律服務供給。暢通涉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案件申訴渠道,常態化開展“掛案”清理。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快速響應,促進知識產權糾紛“快調快裁”。加大品牌培育力度,加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惠企對接,重點圍繞創新型產業集群,加強通用性高、復用性強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供給。
此外,《方案》還明確提出要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,加強民營經濟人士隊伍建設和梯次培養。相關部門將實施民營企業家培育行動和“青藍接力”行動,對民營中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實施普惠培訓。同時,建立常態化的政企溝通機制;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,暢通政企溝通渠道;做好“鄭州企業家日”系列活動,探索建立民營企業家智庫,推動民營企業參與涉企政策制定。(鄭州日報記者 成燕 孫婷婷)